精練是印染前處理工藝中非常重要的工序,目的在于去除棉纖維中所含雜質,如棉籽殼、棉蠟、果膠、蛋白質、退漿工序中未除盡的漿料以及織物上所小沾污的油漬等。近20年來,隨著堿氧—浴、冷軋堆等短流程前處理工藝的推廣,提高精練速度,節約能耗,減少用水量,縮短工藝流程等成為突出的問題,須尋求一種滲透訊速、乳化力強,去污力高,耐高溫和濃堿,耐硬水,低泡沬,生物降解性好,可靠無毒的快速精煉劑。要達到上述性能及要求,單一表面活性劑已不能滿足,為些,須從協同效應和增效作用出發,研制復配多種表面活性劑及其他無機及有機助劑,以開發新穎的精煉劑。
作為精煉劑,除了對表面活性劑的物理化學性能及應用性能的要求比較全以外,還應考慮價格、來源等多種因素??偟囊髴撌蔷C合應用功能優越,成本合理。精煉劑設計分析單一的表面活性劑,從結構和性能上預示其具有良好的潤濕、滲透、乳化、分散和凈洗的表面活性劑,以一定比例復配,使其更好地發揮協同和增效作用。助劑廠復配精煉劑或印染廠自行復配精煉劑,均應遵循此原則。因此,精煉劑是一個傳統而又與時俱進的課題,而表面科學的發展使我們能夠從傳統的反復嘗試法過渡到基于科學的理解。
1實驗部分
1.1復配實驗部分
實驗材料和藥品:未退漿精練棉坯布;帆布;仲烷基磺酸鈉SAS(工業級),科萊恩有限公司;脂肪酸甲酯磺酸鹽MES (液體),喜赫石油;AEO-9,浙江三江化工;有機溶劑;無機物NaOH,Na2SiO3,Na2CO3,NaHSO3.
原料選擇:1,針對于梭織物的前處理,首先是原料成本要低,因為前處理用量較大,對原料的選擇一定要便宜。
2,復配表面活性劑通常是以一定比例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進行復配。非離子的比例不超過15%,主體成分還是以陰離子為主。再配以有機溶劑、無機物更好地膨脹化棉籽殼及對鈣鎂離子的螯合能力,提高織物的毛效和白度。
1.2應用測試方法
毛效:將精練后的試樣剪成經向30cm、緯向5cm的布條,在離一端1cm處沿緯向用鉛筆作一平行線,并在此末端沿緯向固定一根重約3g的短玻璃棒作重荷,將試樣另一端用架子固定在一橫架上使其垂直懸掛,下端浸入5g/L的重鉻酸鉀溶液中,使液面與鉛筆正好對齊。測量30min內重鉻酸鉀溶液沿經向上升的高度,以cm表示。數值越大,精練效果越好。
白度:在ZBD-1型白度儀上測量。將試樣按要求疊成8層,在試樣的不同部位保持經緯方向一致的情況下取5個點測量,取其平均值,數據越大,白度越好。
滲透性:透性的測試采用標準帆布沉降法。即將直徑35mm的未經煮練圓形帆布置于待測溶液中,樣品質量濃度為5/L,測試在不同質量濃度的氫氧化鈉及溫度下進行,記錄帆布沉降到底部所需的時間,即沉降時間。時間越短,表明樣品的潤濕滲透性越好。
耐堿性:取不同質量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20mL置于試管中,分別加入精煉劑0.5g/L,搖動試管,在不同的溫度下放置一段時間,觀察溶液是否保持澄清。若保持澄清則說明該精煉劑可以在該質量濃度下使用使用;若有混濁、絮凝、漂油、分層等現象,則說明該精煉劑不能在該質量濃度下使用。
起泡力:取2.5g樣品,加入500mL蒸餾水,用ROSS-MILES法測其室溫下泡沫的高度,即為起泡力。